《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閱讀心得


這本書是在我對職涯感到困惑時買的,但當下並沒有看完,多年後再次對職涯甚至人生意義感到迷茫,決定放下成見好好讀一遍,並且實作裡面的練習,以下簡單總結書本的內容與嘗試實踐的感想提供參考。

本篇大綱如下,可直接點選跳到感興趣的段落:

觀念
工具
個人感想

觀念:

整本書提倡以設計師的角度看待人生,設計的核心理念是解決問題,所以他建議每個人先檢視自己當下的人生(簡單分成四個面向:健康|工作|遊戲|愛),釐清自己當下想要改善的問題後,接下來用書本中提供的工具(一些練習題)與建議的心態和方向去著手設計自己的理想人生。

書中建議的設計師心態:

  1. 好奇心:擁有好奇與開放的心態進行發想與各種嘗試,設計師不會只想一個點子,最好是一百個點子
  2. 行動導向:真正行動去測試想法,驗證自己的設計是否可行
  3. 重擬問題:區分不可改變的現實與能夠解決的問題,調整方向專注在可以解決的問題,設計師不會跟現實作對
  4. 覺察:在嘗試的過程中調整方向與解決方案,俗稱滾動式調整,覺察力會幫助你往正確的方向調整
  5. 通力合作:強調他人與團隊在生命設計過程的重要性,生命不會只包含自己一個人,有支持的團隊協助更好


工具:


(建議的實作練習)

STEP 1. 人生儀表板-找出自己身處何處(從哪裡開始改善問題)

將自己的人生分成四個面向,每個面向達到自己理想狀態為滿分四分,檢視自己當下分別給每個面向的評分,列出原因與改善的空間。

(範例)

面向
分數
問題
健康
2
整體身體機能正常,體脂稍微超標,慣性晚睡,太少運動
工作
1
剛剛轉換跑道,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還沒找到成就感,還在思考職涯目標。
遊戲
1
下班後沒有投入的個人興趣,需要多方嘗試。
3
有穩定可靠的親情與愛情友情,但還是容易感到寂寞,需尋找內在的穩定,或更加拓展自己的人際圈。

STEP 2. 工作觀與人生觀-找出自己的羅盤指針(正確的方向)

寫下來(或打字)自己的工作觀,給自己限時半小時,250字左右即可。
試著回答以下問題:
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是好工作?
盡量解釋整體而言你如何看待工作,釐清工作與職業對自己的意義。
----
寫下來(或打字)自己的人生觀,給自己限時半小時,250字左右即可。
試著回答以下問題:
人活在世上是為了什麼?人生的意義或目的?個人與他人的關聯?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家庭與國家或世上其他事情,對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
重點是根據你的理解,寫下人生最關鍵的基本價值觀與觀點。
---
尋找自己的人生觀與工作觀的一致性,寫下對以下三個問題的回答:

  • 我的工作觀與人生觀有哪些相輔相成的地方?
  • 哪些地方彼此矛盾?
  • 工作觀能否促進人生觀?人生觀能否促進工作觀?怎麼說?

p.s: 人會成長與改變,建議每年檢視回答,校準一次


STEP 3. 好時光日誌&AEIOU分析法-好奇心態仔細觀察,找出可能性

連續三週記錄下自己的每個活動(不限於工作),記錄自己當下的投入程度,是否進入心流狀態(當投入程度>7),活動後是流失精力還是精力充沛,最好能列出對每個活動的感受。(偷懶的方式:先列出工作上會進行的14個活動)

(範例)

活動名稱
投入程度(1-10)
進入心流(是/否)?
精力( -5 ~ +5)
感受
小組定期會議
5
-5
形式上要開的會議,感覺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開完只覺得疲憊。
組員或同事 1:1
10
+3
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流,會全心投入並享受溝通的過程。
每週報表
5
0
固定進行的繁瑣工作,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做不會覺得太累。
製作報告用簡報
7
+2
會專心思考如何呈現內容讓聽眾容易理解,做完以後看著簡報會有成就感。
紀錄開發用筆記
6
-2
為了未來的自己而寫下的筆記,要認真回顧開發的過程所以感到疲憊。

---
AEIOU法:
進階版好奇心態,做詳盡的觀察藉由分析以下五個面向,來探討好時光日誌的更多細節,也可以找出投入程度最高且帶來充沛精力的三個活動,與投入程度最低且最損耗精力的三個活動來聚焦有沒有共同的特質。
A(活動):實際上在做什麼事?自己扮演什麼角色?
E(環境):參與活動時身處何方?是什麼感覺?
I(互動):互動的對象是什麼?
O(物品):是否有和任何裝置或物品互動?能否加強投入?
U(使用者):一旁有誰?帶來正面或負面影響?

(範例)

高投入+帶來精力:


Activit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Objects
Users
組員或同事 1:1
通常是發起人(主導者)
通常在會議室,或者找餐廳/咖啡廳
和人互動,有一定熟悉程度或必須熟悉的組員,事先準備好問題但可以自由的發散非正式的互動
有很多討論時會用電腦紀錄,但如果在外面就全心投入對話事後再紀錄
只有我和討論的對方,沒有第三者的環境比較令人安心


無法投入+損耗精力:


Activit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Objects
Users
小組定期會議
被迫參與者
會議室
兩人以上同事,但通常現場氣氛都有所顧慮不太會暢所欲言
各自的電腦與投影螢幕
同事們與主管甚至老闆=w=

小總結:可能比較喜歡事件明確(有開始與結束)並且能認定為產出的任務,定期會議通常冗費且結論一再被堆翻或遺忘,所以不太喜歡。



STEP 4. 心智圖發想-透過創意激發大量點子

透過上述的好時光日誌練習,分別針對:高投入、心流、高精力,找出三個關鍵活動,作為核心關鍵字來畫心智圖,總共會有三張心智圖。
每一張心智圖,限時六分鐘,從關鍵字開始向外延伸想到的字詞,第一層至少發想五個字詞,之後延伸三到四層,最外層至少要有12個字詞,限制時間是為了讓大腦不要自我設限,盡量延伸。
最後在最外層用直覺選出三個關鍵字,發想出一個有趣的人生或工作/角色,天馬行空也沒問題。

(範例)

上述書中舉例,得出的可能性是在異國帶領兒童海盜衝浪營隊。最後就有三個版本不同的人生。
這個練習主要在於讓大腦批判的聲音安靜,敞開心胸使用創意組合各種元素,得出出乎意料的人生角色或工作,曾解決問題進入設計思考。


STEP 5. 奧德賽計畫

為自己列出三種版本的五年人生計畫,要完全不同的版本,包含職業以及個人生活(是否結婚、出國旅遊計畫等),為每個計畫取名字,列出基本精神,並寫下三個可能遇到的問題。
真的想不出來的話,建議第一個版本是現在正在進行的人生(職涯),第二個版本是現在的工作如果消失的話會走的職涯,第三個版本是不考慮現實的理想夢幻人生。
針對資源、喜歡程度、自信程度、一致性(與人生觀和工作觀的)評分。
把計畫告訴某個人或某個會支持自己的團體,感受自己對哪個版本最有興趣?建議找2-5個好友,組成生命設計團隊,共同參與,傾聽與支持彼此,實踐會更容易

(範例)

版本一:矽谷創業故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職業:
原形概念
找到創始人
募資
第2原型
募更多錢
推出bet產品
擴大生產
曲棍球成長
產品上市
生活:
家庭?

夏威夷度假
去澳洲玩
雪梨度假
維持身心與家庭健康
興趣:
預約個人教練
1/2半馬
爬百岳
走太平洋步道

資源:5/10喜歡程度:8/10自信程度:8/10一致性:6/10
須解決的問題:

  1. 我有創業者特質嗎?
  2. 我的點子夠好嗎?
  3. 有辦法募集到創投基金嗎?

(修行靠個人的行動建議)


STEP 6. 打造原型

實際行動,試水溫,但不是投入全副身家。建議找相關產業的成功人士了解他們的日常,找打工或實習機會。

STEP 7. 透過人脈找工作

理解就業市場上看得到的職缺鮮少好職缺,透過聊天瞭解感興趣的產業可能會有意外收穫。

STEP 8. 成長心態

做好決定後專注眼前,不要苦惱於沒有選擇的版本,學會放下。練習不害怕失敗的心態,從失敗中學習。 透過冥想、瑜珈、寫日誌等培養自己的直覺,在需要做判斷時除了使用理性認知,也多多善用心的直覺。

STEP 9. 培養自己的團隊

點子與機會都是他人送到眼前來,而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團結力量大。找到願意一起讀這本書一起設計生命共同支持彼此的社群,一起腦力激盪與協助彼此活出生命。


目前實踐的感想:

排除雜念,不去檢視究竟最終有用或沒用的情況下,專注開始練習的話蠻有趣的。

透過這些練習多多少少能夠更了解自己一點,另外整本書的概念其實跟很多通俗的通往成功的概念我覺得是差不多的,藉由整個有邏輯的體系讓他看起來更有說服力,如果能夠全部做到,相信的確能往好的方向改善,畢竟最困難的事情是行動。

書中的練習從最簡單拿起紙筆就能做到的部分開始,到最後嘗試原型時就是看個人是否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方法並真正開始嘗試了,而最終生命也不會跟最初設計的一模一樣,而是說服讀者在過程中感受與修正,如果是平常就很有行動力與想法、很有目標的人,可能就不太需要這本書。

另外就個人而言,生命設計團隊算是意外的收穫,本來是對自己的人生迷惘,而迷惘也包含人際關係的部分,隨著年紀漸長越來越同意生命中有沒有他人的參與其實是蠻重要的一件事,在看完書之後為了盡可能實踐練習而跟身邊的朋友分享,找到願意一起做練習的朋友,就算我們無法戲劇化的改變什麼,但和朋友本身的交流、交換彼此身邊的人脈或興趣等過程,都讓當下的生活更充實快樂一點,也種下改變的種子。

畢竟每天過一樣的生活的話,的確不能期望改變啊!

感受到的限制是,奧德賽計畫非常不好想,和朋友一起發想前以為會很輕鬆有趣,實際上像參加了什麼工作坊一樣累人。人終究會先考慮現實,如果離現實太遙遠,一般人也會缺乏改變的動力,不同性格的人在做這些練習時遇到的障礙大概會不太相同,而且不是那麼好突破,以我來說我覺得我缺乏想像力跟興趣,平時生活圈狹窄就是一個蠻大的問題,大概在想到完美計畫之前,我需要先更多的嘗試不同類型的活動。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的任何感想都算是一種獲得,畢竟只是看了一本書,我覺得有這樣的收穫蠻不錯了,如果對人生迷惘,不妨嘗試看看。

也推薦給所有的失戀/心碎/暈船小狗們,專注在自己的人生吧!